邱家廷應用溫補脾肺、疏肝清熱法治療哮喘
徐某,女,43歲,2019年12月1日初診。
主訴:哮喘10年余,加重1個月。
初診:哮喘10年余,每遇感冒發(fā)作,1個月前因受涼后致發(fā)熱、哮喘,經西藥治療無效,遂來診。現癥:發(fā)熱,體溫36.8℃,哮喘(遇刺激性氣體),鼻塞,流淚,打噴嚏(早晨),口干欲飲,目赤腫痛,惡心。舌質暗紅,苔黃膩,脈細數。
中醫(yī)辨證:哮病(脾肺氣虛)肺失宣降,肝經郁熱。
西醫(yī)診斷:支氣管哮喘。
治法:溫補脾肺,疏肝清熱。
處方:桂枝湯加厚樸杏子湯合青蒿鱉甲湯加減。
桂枝15g,白芍15g,炙甘草6g,杏仁10g,蘇葉15g,葛根30g,青蒿20g,鱉甲15g,生地黃20g,牡丹皮15g,知母15g,黃芩15g,川芎20g,當歸15g,柴胡15g,黨參20g,麥冬10g,五味子15g,干姜20g,茯苓30g,細辛3g,炙麻黃6g,附子3g,青葙子30g,生姜30g。3劑,水煎服。醫(yī)囑:避風寒,慎食生冷,暢情志,勿過勞。
二診:2019年12月4日。服上方發(fā)熱退,頭昏、流涕、打噴嚏明顯改善,目赤腫痛有所減輕?,F仍哮喘(每遇刺激氣體發(fā)作),平素受涼感冒發(fā)作,微鼻塞流涕。舌質紅,苔黃厚膩,脈緩細數?;颊甙l(fā)熱止,故去青蒿、鱉甲、知母、當歸、川芎。仍目赤腫痛,故加入茺蔚子30g、決明子30g。仍哮喘,加入厚樸15g、蘇子15g,化濕消痰、理氣平喘。4劑,水煎服。
三診:2019年12月9日。服上方目赤腫痛止,哮喘改善,現仍哮喘(活動后、遇刺激氣體發(fā)作)。舌質暗,苔厚膩,脈細數。一診方加白僵蠶15g,地龍20g。3劑,水煎服。
四診:2019年12月11日。服上方目赤腫痛止,哮喘止,大便正常,現活動后無哮喘發(fā)作,亦無特殊不適。舌質暗,苔薄膩,脈細弦。上方去葛根,加菊花30g。10劑,水煎服。
五診:2019年12月22日。近日因出差衣單薄受涼,鼻塞,流涕,哮喘發(fā)作。舌質紅,苔黃膩,脈弦緩。上方炙麻黃10g,加蘇葉15g,去蘇子。6劑,水煎服。
六診:2019年12月28日。服上方哮喘止,感冒愈,到外地出差在-15℃的環(huán)境下未復發(fā),余亦無不適。舌質紅,苔黃,脈弦緩。處方:桂枝湯加厚樸杏子湯加減。桂枝15g,白芍15g,炙甘草6g,厚樸15g,杏仁30g,黨參30g,麥冬10g,五味子15g,炙麻黃10g,附子6g,細辛3g,干姜20g,茯苓30g,柴胡15g,黃芩15g,牡丹皮15g,生地黃20g,菊花30g,蘇葉15g,白僵蠶15g。6劑,水煎服,以鞏固療效。
體會:“哮喘”一證,多因外邪入侵、飲食不當等原因造成痰阻氣道,肺失宣降所致。本案辨證注意三點:一是患者因外感風寒致肺氣失宣,鼻塞,流清涕;二是寒邪阻滯經絡,營衛(wèi)受傷,郁而化熱,故發(fā)熱、目赤、咽痛,木郁克土則胃氣上逆而惡心;三是伏痰遇感引觸,邪氣觸動停積之痰,痰隨氣升,氣因痰阻,痰氣壅塞于氣道,氣道狹窄攣急,通暢不利,肺氣宣降失常,痰氣相互搏擊而致痰鳴有聲。《傷寒論》曰:“喘家作,桂枝湯加厚樸杏子與之佳。”故以桂枝湯加厚樸杏子湯合青蒿鱉甲湯加減,解肌祛風、降逆平喘、養(yǎng)陰透熱。方中桂枝、白芍解肌祛風,調營和衛(wèi)。厚樸苦辛溫,功能消痰除滿、下氣降逆;杏仁苦溫,功能宣肺化痰、止咳平喘。蘇葉散寒解肌,行氣寬中,消痰利肺。脾為生痰之源,肺為貯痰之器,加入黨參、麥冬、五味子、干姜、茯苓,補肺健脾,使痰無所生。麻黃、附子、細辛溫陽通脈,祛痰滌瘀。青蒿、鱉甲咸寒,直入陰分,滋陰退熱,引邪外出。兩藥相配,滋陰清熱,內清外透,使陰分伏熱有外達之機。即如吳瑭自釋:“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,青蒿不能直入陰分,有鱉甲領之入也;鱉甲不能獨出陽分,有青蒿領之出也。”熱必耗津、傷液,生地黃、當歸、川芎滋陰養(yǎng)血,補肝調肝。知母苦寒質潤,滋陰降火,共助鱉甲以養(yǎng)陰退虛熱。柴胡、黃芩、牡丹皮疏肝清肝,瀉血中伏火,清透陰分之伏熱。患者仍目赤腫痛,故加入青葙子、茺蔚子、決明子,清肝明目。諸藥合用,郁熱得清,宿痰得化,肺氣得宣,而喘證自愈。